在香港生活久了,真的会被这座城市的环保意识惊艳到! 最近在家中处理一些过往的报刊杂志和旧衣物时,被香港朋友安利可以送到社区的“绿在区区”环保回收中心,凭此赚取积分,拿来换取现金、礼品和超市购物券。 这几年,大家都被要求提高环保意识,但在尊重环保的同时能收到回馈,香港这种做法真的很赞!付出能有回报,也容易让人培养追求环保的生活习惯。 图片来源:香港减废网站 政府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减废回收 大家可以在自己的社区观察下,有没有“绿在区区”环保回收中心。它在全港一共有11个环保回收中心,77个回收便利点,210个回收流动点。 下载并注册“绿绿赏”(香港环保署开发的手机程序),或前往任意一个“绿在区区”回收点,提交2公斤的回收物,即可领取一张积分卡。 图片来源:香港电台 “绿在区区”可回收的物品种类十分丰富,最常见的有纸张、塑料瓶、玻璃瓶,甚至旧衣物、四电一脑(电视、电脑、洗衣机、冰箱及流动电话)和小型电器也在回收范围内 。 每回收一样物品,都能获得相应积分,比如1公斤纸张或金属,能获得10积分;1公斤“胶樽”,也就是塑料瓶子,能拿到80积分。 第一次来的时候,发现来这里回收的人还蛮多的,一些宝妈会在买菜空隙将家中积攒的塑料瓶和旧报纸送过来;一些大爷大妈也拉着小推车,把家里不用的金属物品和旧电器拿来回收。 图片来源:香港减废网站 回收过程超级简单,全程自助式,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如果有需要,工作人员也会很热心科普回收分类知识,和大家核对回收积分。 有人用回收旧报纸积分换港铁免费车程、玻璃瓶兑植物奶饮品(从小喝到大的维他奶),还有塑料瓶换超市现金券(直接当钱花)。 可以感受到,这些回馈礼品不仅仅是物质奖励,也是对大家环保行动的鼓励,原来追求环保能换到「真金白银」的! 图片来源:政府新闻网 除了“绿绿赏”,还有“咪嘥嘢”,同样是环保署开发的手机程序,以地图形式展示附近回收点,家里不要的废纸、金属、塑料杯和充电池等可以拿到资源回收桶,方便回收。 看到港府推出这样的回收模式,真的很惊叹和惊喜! 也希望更多在香港生活的小伙伴知道这种废品回收模式,大家在为环保出力的同时,也能收获到一定的生活福利。 图片来源:香港减废网站 香港「走塑令」已有一年,你习惯了吗? 去年4月22日起,香港就迈出勇敢的一步,实施首阶段管制即弃胶餐具和其他塑胶产品(“限塑”计划)。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食肆堂食必须全面转用可重用餐具或非塑料替代品,大家都知道,初初适应期真的很不习惯,比如塑吸管换成纸吸管真的很难用,不喝快点等到吸管软了可能就喝不到了。 除了习惯上难以适应,还有罚款,若有人被发现违反有关法例,环保署可以发出2,000元定额罚款通知书,最高罚款可达10万元。 图片来源:互联网 如今「走塑令」已有一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改变当时吐槽的想法。 不得不承认,追求环保的同时,确实也在舍弃便利,甚至是选择麻烦。但是。这样的改变会给自己和他人都带来更健康的环境。 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2022年公布的《都市固体废物报告》数据显示,港人日常生活产生的塑料垃圾量惊人,人均每年丢弃约1940件塑料餐具,全港每年弃置146亿件塑料刀叉。 大家都知道,塑胶难以分解,而且会碎化成为微塑胶。近年人类血液内就被发现存在微塑胶,如果再不提高环保责任,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都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后果。 在香港,消费者委员会曾进行测试,发现两成海盐样本检出微塑料,显示塑料已进入人类食物链,有可能微塑胶就这样悄悄进入你体内。 最后,大家来聊聊,你怎么看香港的环保文化?